摩訶般(ㄅㄛ)若(ㄖㄜˇ)波羅蜜多[1](梵語:Mahā-Prajñā-pāramitā),亦稱摩訶般若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,佛教術語。摩訶(mahā)言「大」;般若(prajñā)言「慧」;波羅蜜多(pāramitā)即波羅密(pāramit),言「到彼岸」、「度(渡)」或「菩薩至上法」。
「般若波羅蜜多」(梵語:Prajñāpāramitā)直譯為「以佛法的智慧到達解脫的彼岸」,代表由文字聞修而親證般若智慧,超越生死輪迴苦海,到達不生不滅的究竟解脫的境界[2]。複次加「大」表其廣博無上。
參見
編輯
般若(慧)
智 (佛教)
般若波羅蜜多心經,又名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,義爲「大-慧-度-心要-契經」。
參考文獻
編輯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義》黃家樹,明珠佛學社,2000
《心經集成》林光明編著,2000,嘉豐出版社,
《六祖壇經箋註》,丁福保居士著,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2/1295.htm#a02 (頁面存檔備份,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)
註釋
編輯
^ 《康熙字典》:「又《正字通》音缽。梵言般若,華言智慧。若,音惹。」
^ 《大智度論》卷56:「因語言經卷,能得此般若波羅蜜,是故名字經卷名般若波羅蜜。」
這是一篇關於佛教的小作品。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。閱論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