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围绕“苹果手机涨价”的话题在各大社交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,众多消费者与业界人士纷纷表达观点与看法。为了探寻真相,南都·湾财社记者走访了多个手机销售点与二手市场,发现事情的真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。
涨价传闻的起源
在调查中,记者了解到,尤其是在二级市场,有关苹果手机价格“疯涨”的说法引发了广泛关注。一些经销商和二手商店纷纷表示,iPhone的售价有所上调,尤其是最新上市的iPhone 16系列,部分型号的价格甚至上涨了近500元。
例如,在广州市中华广场的手机商家王先生透露,iPhone 16 Pro Max的渠道拿货价在短短几天内,从8490元涨到了9000元。不过,他同时指出,这次涨价其实只是暂时的,并不是普遍现象,因为市场反应较冷,销量下降。
“最高涨到9000元,但现在很多人不敢这样收手机,市场回馈并不乐观。”王先生补充道,在价格波动之后,出现了100元甚至更多的回调。
自营与非运营渠道的价格稳定
经过进一步的调查,南都·湾财社记者发现,苹果在自营门店及一些主要合作平台如天猫、京东等,iPhone价格基本保持稳定。这些自营渠道由于定价机制的限制,价格不容易波动。实际上,现在参与价格提升的主要是非授权经销商,他们的价格更具灵活性,随市场需求而波动。
影响因素:政策与竞争压力
近年来,苹果手机的保值率逐渐降低,这背后有两个主要因素影响。一方面是中国市场的国补政策,对于售价6000元以下的数码产品提供15%的补贴,这使得苹果旧机型的价格激增。部分旧款iPhone如iPhone 13售价已降至2999元,而高端新机型如iPhone 16 Pro Max则因为超出补贴范围,价格相对坚挺。
另一方面,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面临严峻挑战。根据数据显示,2024年苹果在华市场的销量份额降至15.6%,出货量竟下滑了5.4%。面对华为、小米、vivo等本土厂商的强劲竞争,苹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降价策略来保住市场份额。
为了吸引消费者,苹果在电商平台上为iPhone 16系列提供了1500-2000元的优惠,不仅如此,他们还推出了以4499元起售的“廉价机”iPhone 16e,以此促进销售。
二手市场的现状
在番禺区的一家二手手机回收平台走访时,记者观察到,类似于iPhone 16 Pro Max这样的准新机售价为8861元,这比官方渠道的新机优惠幅度非常小。这也引发了消费者的反思,许多人表示如果只多花一点钱,购买全新的机型更具性价比。
与此同时,二手市场的回收价格也遭遇了“高折价”的局面,以至于一部使用不足一年的iPhone 15 Pro,回收价竟然降到了4500元,跌幅超过40%。这一趋势反映出消费者对于二手苹果手机的信心下降。
经济学家的看法
经济学家徐天辰指出,如今苹果在中国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,供需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。他认为由于供应链的本土化,涨价的可能性非常有限,而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压力可能导致更大的降价趋势。未来,若苹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维护市场份额,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。
结语
纵观整个iPhone市场的涨跌波动,从表面上看似是单纯的价格变动,实则背后是复杂的市场动态、政策因素及竞争压力交织引发的变化。若苹果希望在中国市场继续占有一席之地,就必须认真应对这些挑战,及时调整定价策略和市场策略,以便在风云变幻的科技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